20 世紀 70 年代,我國施工場地普遍采用現場攪拌的方式,混凝土在施工場地附近用攪拌機攪拌好再由人力用手推車推到一線用地。這種方式需要的勞動強度大而且生產效率低下。到了 80 年代初期,翻斗車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力,翻斗車一次可以運輸 1~1.5t 的混凝土。此時,我國的大型施工工地開始引進國外的
攪拌車,但還沒有制造
攪拌車的能力,從國外進口成品的
攪拌車不僅浪費了外匯也未能滿足國內市場對
攪拌車的需求。隨后,我國開始對
攪拌車引進和仿制,長沙建筑機械研究所等共同研制了 6 的
攪拌車,填補了國內
攪拌車市場的空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0 世紀 90 年代,國內出現了拖掛式的
攪拌車,采用國內的解放牌汽車牽引,這種
攪拌車轉彎不方便不適合施工場地施工,沒有得到推廣應用。
攪拌車的發展與汽車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80 年代末期,國家允許引進大噸位的汽車底盤,這為
攪拌車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國內出現多家企業自行改進設計
攪拌車。1995 年徐工集團與德國利勃海爾成立合資公司開始相關技術的研發。21 世紀之后,
攪拌車在國內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已有大部分
攪拌車采用國產汽車底盤,我國開始使用自我研制的
攪拌車,逐漸擺脫全部依靠進口的局面,逐漸開始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
我國的
攪拌車開始采用國內汽車底盤,部分攪拌裝置采用進口。采用了國產的汽車底盤更加地適合了中國國情。
攪拌車技術在國內逐漸發展成熟,出現了多品種型號的
攪拌車,可以獨立生產 2~18 的
攪拌車。國內主流的生產企業有上海華建、三一重工、徐工集團、中聯重科等,從國外引進到逐漸自我改進設計制造,不斷創新,
攪拌車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013 年,我國
攪拌車的銷量達到 5.9 萬輛,同比增長 55.8%,接近2011 年的水平。我國的城鎮化建設還將給
攪拌車市場提供廣闊的前景。近年來,國家政策更加關注環保問題,對汽車節能減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業必將加大對該方向的研發投入。2014 年的
攪拌車市場將會喜憂參半。
隨著
攪拌車技術的發展和施工要求的提高,
攪拌車技術不斷的更新換代,使得在更多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目前,三一重工成功研制了與三級配混凝土輸送泵、皮帶輸送機等專用設備配套的三級配自動上料
攪拌車,既滿足了普通的攪拌運輸任務,還可以不同傾角卸料,適合更加嚴峻的工況。填補了國內、外三級配
攪拌車產品的空白。
迫于節能減排的要求和環境保護的壓力,未來自動上料
攪拌車將向著高技術、高效率、系列化、環保型方向發展。
相關新聞:
相關產品: